#

行业动态

4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行业动态

吃饺子的传说及由来

日期:2022-11-20

 微信图片_2022112906113542.jpg微信图片_2022112906113542.jpg

   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,深受老百姓的欢迎。在很多中国传统节日中,饺子都在饮食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。每逢新春佳节,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。那么,吃饺子的习俗从何而来呢?

  说起饺子,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可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,逢年过节,一盘热气腾腾的水饺,既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,又象征了阖家幸福、团圆的美好祝愿。

  饺子的历史悠久,自古至今,其名称繁多,古时候饺子就有“牢丸”、“扁食”、“饺饵”、“粉角”的名称。《集韵》“饺,饴也。”即扁圆的一种食物或糕点。《正字通》“饺,今俗饺饵屑米面和饴为之,干湿小大不一。水饺饵,即段成式食品,汤中牢丸。或谓之粉角,北人读角如矫,因呼饺饵,伪为饺儿。饺非饴属,教非饺音。”三国时期,称饺子为“月牙馄饨”,而在南北朝时期称饺子为“馄饨”,唐代的时候又称其为“偃月形馄饨”。在宋代的时候称饺子为“角子”,在元代的时候称之为“扁食”;而在清朝时候被称为“饺子”。

  围绕饺子人们还编了一些歇后语:如茶壶里煮饺子——有嘴倒(道)不出来;大年三十吃饺子——没有外人;煮破的饺子——露馅了;天天吃饺子——度日如年;哑巴吃饺子——心里有数;包完包子包饺子——扭扭捏捏;做梦吃饺子——想得美;三斤半包个饺子——好大面皮等等。

  饺子源于我国有2600多年历史,儒家经典之一、西汉戴圣编纂的《礼记》,是专门研究秦汉以前多种礼仪的论著,载道:“稻米二、肉一,合以为饵,煎之。”但饺子究竟源自何朝何代谁人之手,众说纷云,莫衷一是,既缺乏较为准确翔实的的史料记载,也缺少言之有理的科学阐释。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(20020207日第七版)曾经刊登了一篇文章,介绍了饺子的由来:

  关于饺子,在民间有句俗语广为流传:喝了饺子汤,胜似开药方。在这里面就有个关于饺子的有趣传说:东汉时期,南阳郡涅(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)的张仲景,潜心钻研古代医书,广收有效方剂,著成《伤寒杂病论》,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,对祖国医学发展功勋卓著。他终生以“进则救世、退则救民、不能为良相、亦当为良医”为铭,济世救人,情系百姓。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,后辞官回乡。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,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,两只耳朵冻伤,当时伤寒流行,病死的人很多。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,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,支起一口大锅,煎熬羊肉、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,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,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。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,抵御了伤寒,治好了冻耳。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,称之为“饺耳”或“饺子”,也有一些地方称“扁食”或“烫面饺”。以后渐渐形成习俗。

  也有一种说法称饺子源自唐代的李世民。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喜食丸子又怕油腻,令厨师在肉中加菜,结果炸、氽不能成型,厨师灵机一动用面皮包住水煮,唐太宗吃时问此为何物,厨师答曰用面皮包的丸子,这样做牢固,叫“牢丸”,不料唐太宗大喜,连称“这好!这好!”打那“牢丸”成为重大节庆的标志性食品。1972年,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的唐墓里,发现了随葬的一只木碗里有十几枚“形如偃月”的食品,经专家鉴定确认为唐朝的“牢丸”,酷似今天的饺子。可见早在1300多年的唐朝饺子已传到西域少数民族地区。

  民间说“好吃不过饺子”。饺子是餐桌上任何山珍海味都不能代替的佳肴。据文献记载,春节时候老百姓家家户户吃饺子的习俗在明代就已经普遍出现。每年的年三十,中国人管它叫“交子”,是新旧岁的更替。在辞旧迎新的春节,饺子又与“交子”谐音,于是更具有了寓意吉祥的文化涵义。

  现在吃饺子已经成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一道极为普遍的食物。超市里五花八门各种馅料的速冻水饺,大街上的饺子馆和随叫随到的外卖,都让我们省去了包水饺的过程。

  饺子好吃,食者越来越多,我国不少地方把饺子生产作为产业经营,发展饺子经济,扩大出口创汇,速冻饺子大量远销日本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国,让饺子走出国门,让世界各国人民也品尝到了中国传统美食饺子的风味。

 

   本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,主要用于供给大家学习、交流,如若文字、图片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。